三年片大全在线观看/开车疼痛有声音免费下载网站/九九99/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性欧美18videos

您好,歡迎來到買銅網! 【會員登陸】 【免費注冊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暴跌的滬銅,多空邏輯何在?
       一、大跌原因
       24日,滬銅(53800, 1040.00, 1.97%)全面下跌,主力合約開盤竟然跳空近1000點,日內收于52730元/噸,下跌1.7%。成交量增加8萬手至28萬手,持倉增加2萬手至23.5萬手。關于滬銅大幅跳空的原因以及后市情況分析:
       華泰期貨研究院有色金屬研究總監吳相鋒:
       受到23日銅庫存大增的打壓,銅價格大幅度下跌,LME庫存大幅增加,主要集中在亞洲倉庫,同時,洋山銅升水進一步的下降至71.5美元/噸。LME庫存的增加,首先,是當前淡季累庫的結果;不過,由于此前以下原因,1)進口盈虧方面,自2017年12月下旬以來,進口虧損幅度比較大,因此,限制了進口銅的流入,這或在后續進口數據上體現。2)comex價格相對LME價格的持續偏弱,使得美國市場吸引力下降。整體上,主要是淡季累庫的體現,由于國內庫存并未累積起來,因此,LME庫存當前的累積量平均起來并不算大。
       因此,整體上,認為,銅價格打壓力量可持續程度或有限,整體銅價格短期預期是寬幅震蕩。
       申銀萬國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分析師李野:
       昨日據外媒報道,智利下屆政府可能新增5-6個礦山項目的投資,投資額將超過10億美元,冷卻市場看漲情緒。全球主要礦企投資額自2013年起逐步下降,這引發未來礦供應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擔憂,也是此前市場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但也應該看到,礦山由投資到產出成品礦需要5年左右時間,不會在今明兩年明顯增加供應,不會改變今明兩年的供求預期。
       昨日LME庫存突然增加3.63萬噸,增加數量7成在韓國釜山倉庫,增加了市場對需求的擔憂,尤其是對中國的需求,釜山是中國精銅進口主要來源地。LME庫存的增加促使銅價跌破7000美元整數關口和重要支撐位。
       每年1-2月份是年度需求最為清淡的月份,現貨需求通常會在3月份之后才會好轉。
       CFTC持倉最新凈多持倉仍有6.1萬手左右,歷史最高6.5萬手,多頭過于擁擠,修復前期過大漲幅,屬于情理之中。
       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壓低進口成本,給國內銅價帶來壓力。人民幣匯率一個月以來升值3%,降低進口成本1500元/噸。
       短期銅價可能延續調整走勢,關注春節后傳統需求旺季來臨對現貨需求的狀況。
       卓創資訊分析師孫克文:
       今日銅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為2017年年末銅價持續大漲后市場看空心態的積攢,由昨日LME庫存大增和12月份廢銅進口量大減等利空數據的引爆所致。具體來看,上周交易日末端中國GDP等利好數據的公布并未對銅價形成支撐,加之美國CFTC多頭持倉的逐漸減少就已經釋放偏空趨勢信號,只不過美元空頭持倉增加給予銅價暫時支撐,昨日LME庫存大幅增加3.63萬噸給予了空頭機會,銅價一度跌破關鍵支撐位。
       不過此次庫存增加可判定為市場庫存的轉移,銅市基本面市場反應不大,并且美元空頭繼續施壓,美元指數一度失守90點大關,加之銅價深跌后終端下游按需補庫也支撐銅價,預計短期內銅價將考驗53000元/噸一線壓力位,繼續大跌的可能性減小。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銅研究員劉崇娜:
       周二夜盤滬銅大幅低開后低位震蕩,主因是1月23日LME銅庫存暴增36300噸,增幅17.14%,為近10個月來最大增幅。LME銅注銷倉單下降16.3%,創4個月來最大降幅。我認為,LME庫存的驟增并不能客觀反映銅市的生產和消費情況,而是資本市場的一種常用手段,僅2017年就曾數次上演,因此此次庫存驟增對于銅價的打壓也是暫時性的。
       目前仍處于銅的消費淡季,春節前的季節性需求疲軟疊加北方地區環保限產。隨著銅價大跌,周三現貨市場成交明顯改善,下游積極入市。此外,近期受美元持續走低的影響,人民幣中間價下破6.4關口,為2015年12月4日以來最低。近日銅進口盈利窗口打開,結束了1月以來的持續虧損狀態,美金銅市場成交也有所回暖。
       剛公布的2018年第四批進口廢七類銅建議審批量同比減少94.75%,前四批進口額度累計同比減少93.2%,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共進口26萬噸廢銅,環比減少4.1%。盡管到2018年底才完全禁止廢七類銅進口,但目前廢銅進口量已顯著收縮,中國銅制品集中報廢期仍未來臨,預計國內報廢銅回收增量不及進口收縮量,將提振精銅需求。
       另外,2018年智利和秘魯將有多家礦山工會面臨薪資談判,礦端供應干擾增加。2018年新增銅礦投產項目較少,意味著如果再次出現大規模罷工,將導致預計的銅礦產量增量被大幅抵消,而2018年中國新增冶煉產能集中釋放,將導致銅精礦供應趨緊。這也反應在銅精礦加工費上,2018年銅精礦長單TC為82.25美元/噸,遠低于2017年的92.5美元/噸。
       在銅精礦供應干擾預期增加以及廢銅進口量收縮下,樂觀看待銅價中長期走勢。短期消費疲軟拖累銅價,美元的持續走低又對銅價形成一定支撐,預計銅價以震蕩為主。
       二、多空邏輯分析
       市場信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常常是一輪上漲后,各種看多理由喧囂塵上,跟隨者被連番的陽線“洗腦”后剛殺進去,馬上噼里啪啦跌的鼻青臉腫。
       近期銅市場也是如此,前面還是各種長期牛市觀點,結果變成了在56000下方的震蕩走弱。
       形勢由強轉弱,除了因為短期內面臨需求下降、庫存累積外,更多地是對前期過于樂觀情緒的修復。仔細分析前期支持大漲的理由可以發現,多數觀點都是短期內無法證偽、且對短期供需面不產生影響的“故事”,比如:
       1、銅礦未來的供應短缺
       市場多數機構認為由于銅礦山投產高峰結束、銅礦品位持續下降,2019年或2020年后銅礦供應將變得短缺,從而為銅價的長期走牛奠定基礎。
       由于預測的是兩三年后的事情,空頭能立即拿出充足的數據來證偽這一觀點嗎?不能!所以在行情上漲的時候,這種“故事”足以火上澆油,放大市場的樂觀情緒,推動行情過度上漲。
       但行情過后細想一下,兩三年后銅礦短缺對當前或者下一季度銅礦的供應有什么影響?沒有!那么當市場眼光回到當下的供需面時,就會發現前面樂觀過頭了。
       更重要的是,誰能證明兩三年后銅礦供應一定會變得短缺?筆者在2010年底的時候正好在研究銅板塊的股票投資,匯總了十幾家券商的報告,除一家券商外,全都認為2013年后銅礦將因為投產高峰結束和品位下降變為短缺,另有新發現礦山多處在政治不穩定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匱乏、開采成本高等原因(多么熟悉的理由),從而認為銅價將長期上漲。現在回頭看,2014-2016年銅礦山反而是投產高峰期,如今又炒作兩三年后的銅礦投產高峰結束和礦山品位下降,不過是原來“故事”的延續罷了。
       2、新能源汽車拉動的需求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和充電樁的建設能大幅提高銅的需求,從而使銅與新經濟掛鉤,成為“未來金屬”。
       但根據工信部等權威部門的數據可以計算出,由于基數太低,即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每年因此而增加的銅需求不過數萬噸,對于國內1200萬噸左右的銅消費體量來說簡直微不足道。更何況這還是最樂觀的預期,再分析下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限牌限行城市,以及公用充電樁不足15%的使用率,你還能那么樂觀嗎?
       估計這幾萬噸的每年新增需求也有些懸。
       3、國外用銅量的增長
       在國內經濟放緩預期比較一致的情況下,市場預期歐美經濟復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帶來用銅量的增長。
       筆者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海外經濟體的用銅量會有增長,但不可太樂觀。歐美經濟主要靠消費拉動,對于銅消費量的拉動向來不明顯;即便特朗普可能推出基建計劃,但從計劃推出到實施并轉化為銅的消耗,時間跨度較長,且美國的銅消費量全球占比也就7%左右,給個年化10%的增長率不得了了吧,對全球消費量的拉動也就0.7%而已;至于一些銅消費全球占比較低的國家,即便增長率高,但由于基數較低,也不宜做太樂觀的估計。
       回顧近年來市場對國外因素的炒作,最典型的例子非印度莫屬。由于人口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且人均銅消費量遠低于中國,所以國內外機構常常炒作印度因素,寄希望印度成為“下一個中國”。當年研究銅板塊股票的時候,各種報告都把印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
       然而,阿三太不爭氣!
       十多年過去了,印度銅消費全球占比只有3%左右,與我國約50%的占比相差巨大。這么一看,估計印度因素大家還有十幾年好炒作的。
       總的來說,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無論我們對國外經濟寄予多么樂觀的期望,但冷靜下來算算就明白,銅的消費量當前還是中國起決定作用,那些未來的預測和美好的“故事”,只適合在行情上漲、做多情緒高漲的時候給自己壯壯聲勢,順帶給圍觀群眾“洗洗腦”,但自己千萬不要太當真。
       4、廢銅供應的短缺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廢銅進口政策的收緊成為行情上漲的主要推手。對廢銅的供應問題,我始終認為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沒有什么是錢解決不了的,但沒有錢是什么也解決不了的”。
       怎么理解呢?就是廢銅的供應歸根結底就是“錢”的問題、利潤的問題,也就是精廢價差的問題。當精廢價差大的時候,即便進口政策收緊,也會有各種變通的辦法產生,從而提高廢銅的供應量;當精廢價差縮小甚至倒掛的時候,即便是前幾年進口政策沒有收緊,手握批文的進口商也不會去進口。
       分類別來說,廢六類銅對貿易商代理進口的限制,將一部分純貿易商洗出局,會降低廢六類銅的進口量。但也要看到,很多中大型廢銅加工廠早就開始自營進口,并與不少貿易商合作進口。假如銅價一直在高位徘徊,廢銅替代優勢明顯,這些工廠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純貿易商也會主動與工廠合作,進口量未必會下降多少;反之若銅價下跌,廢銅毫無替代優勢,即便已經進口到國內的廢銅,也會捂貨待漲,難以形成有效的供應。
       廢七類銅的供應相對復雜,個人認為前期市場對廢七類銅的供應減少預計不足。不少人認為很多廢七類可以在貨物供應國拆解,或者繞道東南亞進行拆解后再進口到國內,從前兩年筆者對廢銅拆解企業的了解來看,多數拆解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不足,與其冒著高風險、耗時耗力地去東南亞國家投資布局,還不如在國內炒個房來的實在。即便是少數大型企業能到海外投資布局,其要求的利潤回報也大幅上升。
所以,沒有銅價的大幅上漲和精廢價差的擴大,廢七類銅的缺口不會那么容易得到彌補。
而近期下發的廢七類銅進口批文,核發的進口許可量相對2017年同期下降幅度高達94%,一度引發銅價走強。但其實環保部核準的進口量與實際進口量不是一回事,由于前幾年廢銅拆解企業虧損嚴重,大批企業退出該行業或停工觀望,導致實際進口量只有核準量的三四成,再考慮后續批文的核準進口量可能上升,其實市場不必過度恐慌。
       而且,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如果后續銅價維持低位,那么拿到批文的企業未必會進口,即便進口過來也會囤積待漲,不會形成有效的市場供應;反之就會用足批文的量來進口,并較快地出貨,甚至將以前的庫存也甩出來,從而形成較高的實際供應量。
       因此,廢銅的供應從時間周期上看應該是個中期的問題,要看未來一兩個季度的銅價運行區間和精廢價差情況,這才是決定廢銅供應的關鍵因素。
       5、礦山大規模罷工的可能
由于2018年大量礦山迎來新一輪的勞工談判,所以市場預期可能重演2017年上半年的罷工風潮,從而影響銅礦的供應。
       事實上,2017年銅礦罷工導致的產能損失是大幅偏離近十年平均值的,且當前銅價較高,資方具有讓步的能力和意愿,未必會導致大規模的罷工事件和產能損失。從時間上看,這一因素影響到底會有多大,未來兩三個月即可見分曉。
       全球經濟的穩步復蘇為銅市場步入牛市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但牛市的征程不會一帆風順,只有分辨出哪些因素是“故事”,哪些因素是現實,才能更好地把握好銅市的節奏。
       在我看來,銅礦未來供應短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拉動、歐美經濟增長和印度因素等都屬于“故事”性因素,時間太長且真假難辨;廢銅供應、礦山罷工、國內經濟的放緩程度,是決定未來半年銅價走勢的核心變量;而春節臨近帶來的消費下降、庫存累積只是當前的短期因素。
       當然,無論何時,價格始終是市場最核心的因素:低價就是最大的利好,高價就是最大的利空!
手機掃一掃,直接看頁面

手機掃一掃,直接看頁面